澧水船工号子

产生于澧水流域的传统民间音乐
[]船工号子流传于湖南省澧县的一种以反映船工们苦难生活和劳动场面为主题的民间歌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1]
澧水船工号子产生在澧水流域。澧县境内的澧水、涔水、道河沿岸的劳动人民大多以行船运货为生,船舶近千,桅杆林立,船工众多,每艘大型木船的纤夫不少于20人。在逆水行船拉纤的过程中,为了集中力量,振奋精神,统一步调,自然而然出现了一种由地方小调转化成的独特的劳动号子。澧水船工号子没有固定的唱本和唱词,也不需要专门从师,全凭先辈口授,代代相传。这些号子大多因时、因地、因人即兴而起,脱口而出,虽然比较通俗,但豪气冲天,充满了艺术魅力。其句式分七字、五字两种,一般是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气势磅礴,浑厚有力。另外,也有专门唱给船老板和旁观者听的号子。[1]
由于地域不同,澧水船工号子可分为上河腔和下河腔两种。上河腔是指在石门以上、桑植以下的区间唱。由于这里山高水急,河面狭窄,滩头礁石较多,行船运货十分艰险,故船工号子高亢有力、节奏明快、衬词多于唱词,富有大无畏的战斗精神,以摇橹数板为主。上河腔多为“数板”和“急板”。亦称“低腔”和“高腔”。声腔铿锵有力,节奏明快,衬词多于唱词。下河腔是指从澧县到津市安乡一带的区间唱,这里是湘北大原,地势平坦,河面宽阔,虽时有大风大浪,但较之上河流域还是平缓了很多,故“澧水船工号子”的声腔趋于舒畅而优雅,节奏稍慢,比较动听,称之为“下河腔”。上河腔与下河腔同出一辙,平板与快板,均可因时因地交替运用,并无绝对界限,只是声腔略有变化。下河腔多为“平板”。声腔舒畅优雅,节奏稍慢,比较动听。两种声腔常交替运用。演唱形式可分为行船唱、休闲唱和舞台表演唱。[1]

历史渊源

历史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