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要方

唐朝孙思邈创作的临床百科全书
《千金要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共30卷,作者孙思邈,约成书于公元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此外,书中还对骨关节疾病、糖尿病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和记载。《千金要方》保存了大量唐代之前的医学文献,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并汇编众多书籍和民间处方,内容丰富,至今仍在使用。该书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中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此外,该书还流传至国外,对日本朝鲜传统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传统医疗与保健系列丛书之一,是《千金方》的白话精选本。《千金方》是人称“药王”的唐代孙思邈所作的综合性临床医著,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1]
《千金要方》
卷1是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卷2~4妇科病;卷5儿科病;卷6七窍病;卷7~10诸风、脚气、伤寒;卷11~20系按脏腑顺序排列的一些内科杂病;卷21消渴、淋闭等症;卷22[dīng][yōng][];卷23痔漏;卷24解毒并杂治;卷25备急诸术;卷26~27食治并养性;卷28平脉;卷29~30针灸孔穴主治。总计233门,合方论5300首。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自《内经》以后至唐初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1949年后有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