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

国家AAA级景区
石窟寺,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寺湾村;[3]开凿于北魏熙平二年(517),最初名为“希玄寺”;[4]占地面积18565.9平方米。[1]
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历代相继在石窟寺凿[kān]造像。唐时石窟寺改为净土寺,宋时称大力山十方净土禅寺,清代至今俗称石窟寺。[1]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就造访了巩县石窟,随后于1909年到1915年间在巴黎持续整理并陆续出版《北中国考古图录》。1936年,中国营造学社社员刘敦桢陈明达等人实地考察巩县石窟,这是中国学者首次考察与初步研究巩县石窟。[2]1962年,文物出版社印制了《巩县石窟寺》图录,封面图案是《帝后礼佛图》。[2]20世纪中叶,窟龛内的不少造像和浅浮雕被偷盗卖到国外。20世纪70年代,国家对石窟寺进行了修缮。[4]1996年中国、法国、比利时王国三国联合发行了一套国际邮票,中国发行的皇帝像来自巩义石窟寺帝后礼佛图。[1]2013年10月6日至2014年1月4日,巩义石窟拓片展在台湾高雄展出。[6]2020年1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7]2023年7月,巩义市石窟寺片区控规通过专家评审,对该规划的修改完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8]2023年8月,在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的闭幕式上,来自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尼泊尔挪威英国等国家的百余名与会者通过3天研讨后达成共识,发布《气候变化背景下石窟寺保护大足宣言》。[9]
石窟寺包括五洞石窟、三尊摩崖大佛和一个千佛龛摩崖造像龛三百二十八个,题记一百八十六篇,七千余尊造像。自西向东排列约一百二十余米,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石窟群落。石窟的方位是座北朝南,从西向东依次为一窟、二窟、三窟、四窟、五窟。[10]
1982年,巩义石窟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2007年,石窟寺作被确定为丝绸之路中国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荐名单。2008年,石窟寺获得AAA级景区评级。[12]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