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通天帖

王羲之等七人的唐摹书法作品
《万岁通天帖》是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据王方庆所进王氏一门二十八人的墨迹为蓝本,用双钩填廓法精心临摹的七人十帖的摹本,故又称《唐摹王右军家书集》《王氏一门法书》《王氏宝章集》。[1][2][3][4]《万岁通天帖》为硬黄纸本,该帖收录了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王僧虔王荟、王慈、王志7人书翰十通[5]宋代被岳珂收藏,元时在其几世孙仲远处,明归华夏,辗转入清内府,现藏辽宁省博物馆。[4]
《万岁通天帖》曾在宋代《秘阁续帖》、岳珂《宝真斋书法赞》、明代华夏《真赏斋帖》、文征明停云馆帖》、王肯堂《郁冈斋帖》、以及清代三希堂法帖》中刻录,其中以《宝真斋法书赞》为精刻版本而有名。[6]
《万岁通天帖》勾填精妙,无与伦比,最大可能地再现了王氏一门书法的风采与高妙,可与《丧乱帖》《孔侍中帖》等帖媲美;其为王氏一门仅存书迹墨影,是了解王氏一门书风流变的可靠依据,也是魏晋风骨、名士风流、文风书风的组成部分,有天下真迹一等之誉。[7]

创作背景

公元697年(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凤阁侍郎王方庆献出他十一代祖王导,十代祖王羲之王荟,九代祖王献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家一门二十八人的墨迹珍本十卷献出。《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记载:“则天以方庆家多书籍,尝访求右军遗迹。方庆奏曰:“臣十代从伯祖羲之书,先有四十余纸,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臣并已进之。唯有一卷见今在。又进臣十一代祖导、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昙首、七代祖僧绰、六代祖仲宝、五代祖骞、高祖规、曾祖褒,并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献之已下二十八人书,共十卷。”则天御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甚以为荣。”《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记载相同。唐代窦臮述书赋》“后不欲夺志,遂尽模写留内,其本加宝饰锦,缋还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