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乱帖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作品
《丧乱帖》,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于永和年间的行草书书法作品,因首行有“丧乱”二字得名。此帖为硬黄响拓,双钩廓填,白麻纸墨迹,共八行,62字,与《二谢帖》《得示帖》合裱为《丧乱三帖》,是王羲之最有代表性的末年之作。现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1][2][3]
《丧乱帖》为王羲之先墓遭兵火破坏后,无奈悲愤之下写给友人的书信底稿。[4]此帖通篇笔气墨韵一贯,韵致深厚,老练畅达。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笔势迅疾,虽断还连。擒纵有度,张弛有节,雄强风骨在其点画间反映出来。[3][5][6]《丧乱帖》完全摆脱了隶书章草的束缚,形成了一种新的行草融合体,是王羲之欹侧之风的代表性作品,也是新体势的典型作品,充分展现了王羲之书法由行入草的全过程,是研究王羲之书风的重要资料。[4]
《丧乱帖》现存本并非王羲之真迹,而是唐时双钩填墨本。该本由鉴真和尚东渡时传入日本,其后销声匿迹千余年。晚清时,《丧乱帖》的再度出现,还原了王羲之书法的本来面貌,改变了宋元明清以来对王羲之书法的单一认识。[4]

作品内容

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