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瓷

一种复合材料
搪瓷(英语:Enamel)[1],是无机玻璃瓷釉,又称珐琅,指将玻璃或陶瓷质粉末熔结在基质(如金属、玻璃或陶瓷)表面形成的外壳,在高温下经过涂搪、干燥、烧成、检验等步骤制作而成,[2][3]多为彩色具有艺术美感的花样,用于保护和装饰。[3]最早的珐琅,是在古埃及出现的,于隋唐时期传入中国[4]
搪瓷制作是以石英长石等为主要原料,加入纯碱、硼砂等为溶剂氧化钛氧化锑氟化物等为乳浊剂,金属氧化物着色剂,经过粉碎、混合、高温熔融等工序后成为珐琅釉料,涂敷于金属制品表面,经过干燥、烧成,即得搪瓷制品。[5]
搪瓷是一种性能先进的复合材料,具有耐腐蚀、耐老化、耐酸碱、耐高温等优点,[4]多用于餐具、茶具、花瓶、陈设品,以及排水管、面砖和外墙砖等。[2]

历史发展

搪瓷起源于玻璃装饰金属。古埃及最早出现,其次是希腊。6世纪欧洲嵌丝珐琅剔花珐琅、浮雕珐琅、透光珐琅、画珐琅相继问世。8世纪中国开始发展珐琅,到14世纪末珐琅技艺日趋成熟,15世纪中期明代景泰年间的制品尤为著称,故有景泰蓝之称。19世纪初,欧洲研制出铸铁搪瓷,为搪瓷由工艺品走向日用品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当时铸造技术落后,铸铁搪瓷应用受到限制。19世纪中,各类工业的发展,促使钢板搪瓷兴起,开创了现代搪瓷的新纪元。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各种不同性能瓷釉的问世,钢板及其他金属材料的推广运用,耐火材料窑炉、涂搪技术的不断更新,加快了搪瓷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