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舰外交

殖民侵略外交活动之一
炮舰外交(英语:Gunboat diplomacy),国际政治用语,指强权通过展示自身武力,迫使他国接受其要求的外交政策。这种外交手段在帝国主义时期尤为常见,列强国家利用其海军力量强迫其他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或进行贸易。炮舰外交的现代形式被视为霸权主义的一种表现。

历史沿革

炮舰外交的典型表现在19世纪中叶,殖民主义者派遣海军舰船远征海外,抵达亚非国家口岸,或驶入内河,强使这些国家屈服,签订不平等条约,以达到侵略的目的。如1840年英国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利用炮舰强迫中国开放门户,经过两次鸦片战争,英、法、俄、美等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1854年美国派遣海军准将佩里率4艘军舰开到日本江户,迫使日本开国,至1858年,日本德川幕府先后同美、荷、俄、英、法5国缔结友好通商条约(总称安政条约),把日本推向半殖民地的边缘。今日的炮舰外交,已成为帝国主义推行其实力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炮舰外交的实践例子中,最著名,又最具争议性的事件是发生在1850年的唐·帕西菲科事件。事件的起因是一名英籍犹太商人遭到反犹暴徒(包括政府官员之子)袭击,希腊警方却无动于衷,并未采取行动。英国时任外交大臣巴麦尊勋爵决定派遣皇家海军舰队封锁希腊主要口岸比雷埃夫斯,以迫使希腊政府赔偿帕西菲科的损失。在经历两个月的封锁之后,希腊政府最终屈服,分别向帕西菲科赔偿120,000德拉克马与500英镑[1]

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