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罐茶

起源于陕甘宁农村地区的饮茶方式
罐罐茶不是茶的种类,而是一种饮茶方式。其最早起源于陕甘宁的农村地区,是农家的一种独特的品茗风俗习惯[1]
罐罐茶以味苦而醒神著称,早期在甘肃农村常见的罐罐茶就是一茶、一罐、一馍、一火盆,受众多为中老年人[2]。罐罐茶主要用具就是罐子,以前的罐子是小砂罐,漳县金钟镇就有专门烧制砂罐的手工艺人。之后罐子演变出小铁罐、玻璃罐,甚至是易拉罐等用具,但最正宗的还是金钟砂罐儿[3]
与传统的泡茶不同,罐罐茶采用的是“煮茶”的方式[2]。其主要是用罐子煮,将煮茶的小铜罐里倒入水放在小炉子上烧,同时在炉边烤枣。待枣皮焦黑散出焦香,和桂圆、玫瑰花、葡萄干、枸杞一起倒入铜罐里,等到水沸腾时再放入茶叶,并再浇点水,慢慢的煮。等到茶香四溢,就可以倒入小碗,并根据个人口味放入适量的冰糖,细细品尝,然后再给罐罐里加水,继续烧,边烧边喝[1]

特点

一个土火炉子、一只“曲曲罐”(泥土烧制而成,容量很小,所能容纳的茶水也许远远不足一只高脚杯)、一撮茶叶或一笼火,一撮茶,一个茶罐和一只茶蛊,便是罐罐茶的全部家当了。大家坐在热炕上,架旺火炉,将黑瓦罐里的茶熬的浓[yàn]至极,一口口的呷着,显得十分舒坦轻松。特别是逢年过节,家家都有罐罐茶具,借以聚亲会友,他们把品饮罐罐茶看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乡下罐罐茶也是农民的早点。罐罐茶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用水量特别少。一般农村的老年人喝罐罐茶,所用的水大概只需要我们平时喝水用的一杯水就够了。二是特别费时间。老年人喝罐罐茶一般要用一个多小时甚至于比这还要久。三是由于用的是土火火炉子,烟雾缭绕,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四是熬成的茶特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