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梅尔维尔

美国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
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1819—1891),[1]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4]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5]
赫尔曼·梅尔维尔在1819年出生于纽约,父亲艾伦·梅尔维尔在赫尔曼十二岁时逝世,赫尔曼·梅尔维尔不得不辍学谋生,十五岁便投身社会,先后做过银行文书,店员,小学教员,农场工人等工作。1837年,他应募上了开往利物浦的帆船“高地人号”做侍役,开始过严酷的航海生活。航行归来后,赫尔曼又在匹茨堡,马萨诸塞,东奥尔巴尼和纽约等地当教员。1844年,赫尔曼的《泰比》出版,1847年,《泰比》的续集《奥穆》出版。[2]1849年,赫尔曼出版了以浪漫的讽刺笔调和哲学议论结合在一起的《玛地》,次年出版了《白外套》。[2]1851年,《白鲸》出版。[2][6]1852年,《皮埃尔》出版。[7][8]1856年到1857年间,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前往欧洲环游。1857年,赫尔曼的《骗子》在纽约出版。[9][10]1888年,赫尔曼出版了《约翰·玛尔和其他水手》(John Marr and Other Sailors)与《梯摩里昂》(Timoleon, 1891)等两部诗集,赫尔曼的诗歌始终没有引起阅读大众和批评界的注意。[11]1891年,赫尔曼逝世于纽约[12]
赫尔曼的作品特点是现实性、善用典故及具有美国民族性,多通过描写海洋和海岛生活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其思想态度。[13]在他的作品中还展现出了超验主义所倡导的哲学理念以及“疾病书写”的手法。[14][15]而他的诗作因其独特的创作手法或因太长,而被许多评论家和传记作家认为刚开始读赫尔曼的诗作比较困难。[16]赫尔曼创作了美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史诗小说《白鲸》(1851年出版),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17]1956年,美国好莱坞将小说《白鲸》改编为电影《白鲸》。[17][2]1945年,梅尔维尔协会建立,协会旨在研究赫尔曼的生平及其作品。1969年至2003年间,协会在其赫尔曼研究刊物《利维坦》(Leviathan:A Journal of Melville Studies)刊载了大量关于赫尔曼·梅尔维尔的论文。[18]学者杨金才评价赫尔曼为“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他不仅仅是一位小说家,而且还是一位卓越的哲学家和诗人。他以极其敏锐的目光关注着自己生活的时代及其社会变迁”。[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