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龙

目前发现最大的陆地恐龙之一
阿根廷龙(属名:Argentinosaurus,意为“阿根廷蜥蜴”),是蜥脚类恐龙泰坦龙类的一个属,生存年代为白垩纪晚期森诺曼阶(约9300万年前)至白垩纪中期阿尔布阶(约1亿年前)。阿根廷龙是当时地球上体型最大的陆地动物,可能达到30至35米(98至115英尺)长,60至75吨(66至83短吨)重。尽管目前仅从部分化石残骸中了解其特征,但阿根廷龙被认为是当时地球上体型最大的恐龙,甚至可能是当时地球上最长的动物。 阿根廷龙首次被发现是在1987年,由阿根廷古生物学家何塞·博纳尼奥(José Bonaparte)和阿根廷古生物学家罗道夫·科里亚(Rodolfo Coria)共同命名。阿根廷龙属包含一个物种,即A. huinculensis。阿根廷龙的名字意为“阿根廷蜥蜴”,其属名Argentinosaurus意为“阿根廷蜥蜴”。

物种简介

阿根廷龙只有部分骨架被发现。[1]科学家不能确定其确切大小。值得一提的是阿根廷龙的脊椎有1.5米高,1.1米宽。
阿根廷龙
阿根廷龙属于蜥脚类恐龙泰坦龙类,命名十分简单,意思是在阿根廷发现的恐龙。至今我们仍然未发现这种恐龙的完整骨骼化石,不过我们发现了属于这种恐龙的超巨型脊椎骨。蜥脚类恐龙可以说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生物种类之一,它们成功地统治了整个晚侏罗纪时期。由于侏罗纪晚期有一段很长的气候稳定期,气候暖和、适合大量蕨类等蜥脚类恐龙所喜好植物生长,所以这些恐龙可以生长到极为庞大。到了白垩纪,由于气候变化的缘故,大部分蜥脚类恐龙都消失了。不过在阿根廷就有一种蜥脚类不但没有灭绝,而且演化到比侏罗纪时期的祖先更为庞大——这就是阿根廷龙。阿根廷龙毫无疑问是蜥脚类动物进化的终极产物,在侏罗纪和白垩纪交替的时候,地壳的活动非常剧烈,大部分曾经在侏罗纪名噪一时的蜥脚类动物,最后都不能适应地壳导致的气候变化而灭绝。白垩纪初期的气候比侏罗纪更加冷,从非洲分离的南美洲逐渐移动并越来越接近赤道,所以气温和暖。而南美洲所处的隔离且独立的生活环境,也使得一些古老的物种得以延续(如印度剑龙)。在白垩纪的时期,南美洲是一个非常适合蜥脚类动物生存的地方;当地的蜥脚类动物不但没有退化,而且变得更大,连在侏罗纪时期生活的大部分蜥脚类恐龙都给比下去了。1987年,南美洲发现了一些长2公尺,阔1.5公尺,重量1.0公吨的脊椎骨。古生物学家相信该批脊椎骨的。而且比大部分侏罗纪的「巨人」还要大至少40%。由于这种恐龙仍然不完整,我们所知的非常有限,相信只有突破性的发现才能够使我们对这种恐龙有更深入的了解,阿根廷龙是种大型食草恐龙,体长30-40米,在当地只有马普龙敢惹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在最初发现阿根廷龙的化石时,别人还以为是某种怪物的骨头,最后被科学家发现,这是一种巨大的恐龙化石,已存在亚特兰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