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萨斯-洛林

法国东部大区
阿尔萨斯-洛林(Alsace-Lorraine)是法国东部大区,包括今法国上莱茵、下莱茵和孚日、摩泽尔等省[1]。在17世纪以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领土,以说德语的居民为主,后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领地,三十年战争后根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割让给法国(首府斯特拉斯堡到路易十四时代才被法国吞并)。普法战争后于1871年割让给德国。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这块土地又割让给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夺回,战后又割让给法国。
法国修改了许多战前与当地自主独立主义相抵触的政府政策,因此,自治运动大部分销声匿迹。被称为阿尔萨斯语的日耳曼方言仍为当地的通用语。学校里既教法语,也教德语阿尔萨斯和洛林一样都是德国白酒的著名产地,当地生产的白酒都以德国的命名方式命名。

历史沿革

洛林一词来源于“洛泰尔王国”的法语称谓。现今的洛林(Lorraine)相当于公元10世纪上洛林公国的范围。上洛林自12世纪起习称“洛林”。1552年,法王亨利二世夺取了境内的梅斯(Metz)、图尔(Toul)和凡尔登Verdun)三个主教区。
公元前8世纪,为高卢部落占据,出现早期的采矿业、农业和畜牧业。1552年,法国人占领洛林公国的梅斯、凡尔登和图尔。30年战争中,法国于1633年占领洛林全境。1697年洛林转属神圣罗马帝国;1737年成为法国傀儡、原波兰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列辛斯基(StanislawILeszczynski,1677~1766)的终身领地;1766年并入法国,1871年,普法战争后,洛林东部和阿尔萨斯由法国割让给德国;1919年依据《凡尔赛和约》归还给法国;1940年又为希特勒德国兼并;1945年法国再度恢复了对洛林的主权;今天划分为默兹、摩泽尔、默尔特-摩泽尔和孚日四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