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萨斯

法国东北部的行政区
阿尔萨斯(Alsace),是法国东北部的一个旧大区。莱茵河将阿尔萨斯的城区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即北部的下莱茵省和南部的上莱茵省。阿尔萨斯西连洛林,南接瑞士,北、东与德国相邻。截至2023年6月,阿尔萨斯的面积有8280平方千米,曾经的首府是斯特拉斯堡。2016年1月1日起,阿尔萨斯与香槟-阿登、洛林合并成大东部大区。[1][2]
阿尔萨斯地势自西向东递降,地形有山地、丘陵和平原。阿尔萨斯境内莱茵河航运繁忙,有运河与罗讷河马恩河相通。阿尔萨斯受大陆性气候影响明显,冬季寒冷,夏季湿热。阿尔萨斯在史前时代是游牧民族的居住地,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发源地,在17世纪,以前归属神圣罗马帝国。1648年,根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阿尔萨斯隶属于法兰西王国。1871年普法战争后,阿尔萨斯被割让给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归还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阿尔萨斯于1940年被纳粹德国占领,至二战结束,1945年再次回归法国。[1]
阿尔萨斯的工业较发达,农业以种植小麦、葡萄经济作物为主,是白葡萄酒的主要产地,生产的“雷司令”等白葡萄酒为业内著名品牌。[1][3]

概况

阿尔萨斯(Région Alsace)法国东北部地区名及旧省名。隔莱茵河与德国相望。被莱茵河南北分成两个部分:北部的下莱茵省和南部的上莱茵省。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分布在莱茵河谷地。面积8,280平方公里。人口156.6万(1982年)。17世纪以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领土,以说德语居民为主,后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领地,三十年战争后根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割让给法国(首府斯特拉斯堡到路易十四时代才被法国吞并)。长时期当地居民不断抵制法国统治者强加于他们的语言与习俗。和洛林一样都在普法战争(1870-1871年)后割让给普鲁士一战结束后属法国领土,二战初期重归纳粹德国,至二战结束再次被法国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