蛞蝓

蛞蝓科动物的统称
[kuò]蝓为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Limacidae)动物的统称,俗称黏虫、鼻涕虫、蜒蚰[yóu]、土蜗、附蜗等。常生活于阴暗潮湿处,昼伏夜出、晴伏雨出。蛞蝓身体柔软、光滑而无外壳,体表呈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少数蛞蝓身体带有不明显的暗带或斑点,且带有暗黑色触角两对。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其内有退化的贝壳(即盾板),其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线(即蛞蝓的生长线),粘液无色。在右触角后方约2毫米处为生殖孔。蛞蝓伸直时的体长为30~60毫米,体宽4~6毫米。内壳长4毫米,宽2.3毫米。黄蛞蝓是较为常见的蛞蝓种类,其体形较大,体色为黄褐或深褐色。蛞蝓的寿命各有不同,部分种类可活长达1~3年。[1][2][3]
蛞蝓分布于欧洲美洲亚洲澳洲等地。为世界性广分布种类。蛞蝓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南、东南地区以及西北地区[1][2]
蛞蝓适应性十分强,繁殖快,危害蔬菜 、茶树、果树、花卉等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及观赏植物,为农业、园艺、林业上的一大害虫。在高湿、高温的季节最为活跃。蛞蝓觅食时,常在食物上爬,并留下银白色粘液。[1][2][4]
蛞蝓作为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蛞蝓性寒、味苦,归肺、大肠经,可用于治疗咳、喘、痰鸣、中风、筋脉拘挛、惊痫、咽喉肿痛等,入药使用较多的种类主要有黄蛞蝓、灰蛞蝓、黑蛞蝓、野蛞蝓、双线黏液蛞蝓。在治疗癌症方面,研究人员通过科学实验研究发现蛞蝓多糖能够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蛞蝓糖蛋白能够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5][6][7]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