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

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
蓝藻(blue-green algae)是水华中的常见藻类,也称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又称为放氧细菌(oxyphotobacteria),是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单细胞藻类,呈丝状或非丝状的群体,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咸淡水和陆生环境。[1]
蓝藻细胞壁的内层是纤维素,外层是果胶质,细胞壁外常具胶被或胶鞘,呈无色、黄色、褐色、红色、蓝色等颜色。蓝藻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细胞器环形丝状DNA聚集在细胞中央形成核区,无核膜及核仁。细胞内含有叶绿素α、 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胆藻素(藻蓝素、别藻蓝素、藻红素及藻红蓝素),均匀地分散在原生质内,但不含色素体。所有蓝藻都含有藻蓝素和别藻蓝素,蓝藻淀粉是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转变的储藏物质。[1]
蓝藻在地球上生活了45亿年,由于其特殊的细胞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能耐受不同的环境温度、湿度、盐度和营养状态,沙漠、土壤、石壁、江河、溪流、湖泊、海洋、短暂积水或潮湿的地方均有蓝藻的生长。蓝藻可耐受的温度范围从-32.2°C到60°C,但蓝藻繁殖时对温度敏感,水温在17°C以下时,不会大量繁殖。当水温上升到28°C时,由于其他藻类的生长受到抑制,同时又大量被鱼类吞食,蓝藻很容易形成优势种群而大量爆发。蓝藻繁殖方式主要为营养繁殖和孢子繁殖,无有性生殖。中国将藻类分为13个门,即蓝藻门原绿藻门灰色藻门、红藻门、金藻门、定边藻门、黄藻门硅藻门褐藻门甲藻门隐藻门裸藻门和绿藻门,主要根据其色素成分进行分类。[1]
蓝细菌还可开发为食物或营养辅助物,如螺旋藻,是由盘状螺旋蓝细菌和最大螺旋蓝细菌等螺旋蓝细菌开发成的一种营养食品。另外,普通木耳念珠蓝细菌(即葛米仙,俗称地耳)以及发菜念珠蓝细菌等都是可食用的蓝细菌,但并非所有的蓝细菌都可食用,部分蓝细菌含有毒素。[2]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