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

德国哲学家、数学家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律师,与笛卡尔斯宾诺莎被并称为欧陆三大理性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出生于贵族家庭,大学毕业后从事法律和外交事务,并从事研究和著述。他在汉诺威生活和工作了40年,为纪念他,汉诺威大学于莱布尼茨诞辰360年(2006年7月1日)改名为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1][2]
莱布尼茨在数学史和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数学上,他和牛顿先后独立发明了微积分,而且他所使用的微积分的数学符号被更广泛的使用,莱布尼茨所发明的符号被普遍认为更综合,适用范围更加广泛。莱布尼茨还对二进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3]
莱布尼茨是欧陆理性主义哲学的高峰,他推崇应用第一性原理或先验定义,而不是实验证据来推导以得到结论。他提出单子论,认为世界必然是由自足的实体所构成。他称这些实体为单子。每个单子都反映着所有其他单子,并与它们相和谐。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形而上学谈话》(1686年)、《人类理智新论》(1704年)、《神义论》(1710年)、《单子论》(1714年)等。[1][4]
莱布尼茨是历史上少见的通才,研究领域涉及哲学、数学、神学、法学、历史学语言学、物理学等,被誉为“17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他还是最早接触中华文化的欧洲人之一,著有《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表述他对中国信仰的看法。[5]
莱布尼茨对如此繁多的学科方向的贡献分散在各种学术期刊、成千上万封信件、和未发表的手稿中,其中四成为拉丁文、三成为法文、一成五为德文。截至2010年,莱布尼茨的所有作品还没有收集完全。2007年,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图书馆暨下萨克森州州立图书馆的莱布尼茨手稿藏品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世界记忆项目。[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