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29日,英文:The First Opium War,英国称通商战争、第一次中英战争,又称鸦片战争),指的是十九世纪中前英国政府清政府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3][4]
十九世纪前期英国为扭转中英贸易逆差,大力发展鸦片走私贸易,将大量鸦片输入中国清政府为维护国家利益,禁止鸦片入境并展开禁烟运动。道光十八年(1838年),道光帝林则徐钦差大臣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抵广州后于次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滩当众销毁鸦片,并在九龙、穿鼻口等地多次击退英军进攻。英国政府获悉后于道光二十年五月二十九日(1840年6月28日)命令英国海陆联军最高司令乔治·懿律率英国陆海军封锁广东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英军进犯广东未逞之后北上袭击厦门,并于七月攻占浙江定海,十四日英舰抵大沽口并要挟清政府谈判。道光帝琦善到广州议和,后义律趁琦善撤防之机命英军攻占大角、沙角炮台。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三日(1841年1月25日),义律胁迫琦善签字订立《穿鼻草约》但被其拒绝,英军次日以此为借口强占香港,之后道光帝下诏对英宣战并派爱新觉罗·奕山为靖逆将军率军抗英,英军于同年二月攻陷虎门并进逼广州。奕山等人由于轻率进兵而致英军乘机炮轰广州,奕山向英军乞和并与之订立《广州和约》。英军为进一步扩大战果,七月至八月先后攻占厦门定海、镇海、宁波等城。道光帝再派爱新觉罗·奕经浙江防剿,奕经于次年春(1842年初)在浙江反攻失败,随后英军相继攻陷吴淞上海镇江,进逼南京清朝投降派大臣耆英等人暗中与英军头目书信往来,英军要求道光帝任命全权代表在南京谈判。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遣耆英、伊里布等人与英国代表璞鼎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向英国支付巨额赔款,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厦门五个通商口岸,并割让香港岛[1][3]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封建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争暴露了清朝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腐败和虚弱,也促使部分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并寻求改革方法,同时开展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3][5]中国历史学者牟安世评价:“鸦片战争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集中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的贪婪性、掠夺性和侵略性,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对中国实行殖民地掠夺政策的继续。”[6]

战争背景

国际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