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棘

蔷薇科火棘属植物
火棘(拉丁学名: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H. L. Li),是蔷薇科Rosaceae火棘属植物,多年生常绿灌木[1][4]俗名赤阳子、红子、救命粮、救军粮、救兵粮、火把果、豆金娘水搓子[1][2]火棘属共有十个种,产于亚洲东部欧洲南部,其中本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包括陕西河南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等省区。[1][5]
火棘多分布在海拔500~2800米的山地丘陵地带,性喜温暖湿润、通风良好、阳光和日照时间充足的环境。在弱碱性、含盐量低的轻度盐碱土中可以正常生长,适宜在土壤肥沃,排水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上生长。[1][6][7][8]火棘的叶片为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边缘有钝锯齿,锯齿内弯,近基部全缘,两面光滑无毛;花序为复伞房花序,辐射对称,花瓣为白色,近圆形,花两性,花期3~5月。果实为梨果,桔红色或深红色,果期8~11月。火棘的果实鲜红如火,幼枝变态成刺状,故名火棘。[1][2][9][8]
火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10];火棘的果实、叶、根均可入药,药用功效为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健脾消积、活血止血;[11][12]其果实可食用,营养价值高,同时含有多种抗氧化因子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成分,可作为天然抗衰老及美白成分用于护肤产品的原料。[5]

研究历史

火棘在中国存在历史悠久,其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在产区民间早已被实践所证实。其果实营养价值丰富,可鲜食,也可干后磨粉代粮,据《农部琐录》记载“救军粮……武侯南征,军士采食之,故名。”说明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就以火棘果实替代粮食了,故谓之“救军粮”、“救命粮”、“救兵粮”。但是一直到明代《滇南本草》才有其药用价值的记载。[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