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叶

禾本科淡竹叶属植物
淡竹叶(学名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为禾本科Poaceae淡竹叶属Lophatherum)植物[2],又名碎骨草、山鸡米草、竹叶草[1]。淡竹叶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缅甸日本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等地[3];在中国主产于广东、湖北、浙江湖南江苏等地[4]。其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在云雾多和空气湿度大的灌木丛中生长健壮[4],常野生于阴湿处或山坡林下[5]
淡竹叶为多年生直立草本[5],具木质根头,须根中部膨大呈纺锤形小块根。秆直立,疏丛生。叶鞘平滑或外侧边缘具纤毛;叶舌质硬,褐色;叶片披针形圆锥花序,分枝斜升或开展;小穗线状披针形;颖顶端钝,边缘膜质;第一外[]具7脉,内稃较短;不育外稃向上渐狭小。颖果长椭圆形。花果期6-10月。[1]
淡竹叶的地上部分可入药,具有利尿、清热、除烦的功效,主治口舌生疮咽喉炎牙龈肿痛,烦热口渴,尿少色黄、小儿惊啼等疾病[5][6]。淡竹叶含有丰富的酚类多糖、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被广泛用于各类功能食品的开发[7]

本草记载

淡竹叶始载于中国魏晋时期的《名医别录》,列为中品,收载于竹叶项下。陶弘景曾描述:“竹类甚多,入药用笔竹,次用淡、苦尔。又一种薄壳者,名甘竹,叶最胜”。在中国宋代本草图经》、南朝本草经集注》、唐代《新修本草》等古籍中也将淡竹叶列于竹叶项下。但以上植物均为禾本科竹亚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的叶。现今所用的淡竹叶与古代所用的不同,其属于竹叶的一种,为禾亚科植物,是草本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该种淡竹叶载于《本草纲目》,李时珍记载其为:“处处原野有之,春生苗,高数寸,细茎绿叶,俨如竹米落地所生细竹之茎叶。其根一案数十须,须上结子,与麦门冬一样,但坚硬尔。随时采之。八九月抽茎,结小长穗。俚人采其根苗,捣汁和米作酒曲,甚芳烈”。综合以上所述以及《植物名实图考》中所记载的淡竹叶图均与当前临床所用淡竹叶相符。[2][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