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玛一世

暹罗札克里王朝开国国王
拉玛一世(1737年3月20日—1809年9月7日),本名通銮(泰语:ทองด้วง,皇家转写:Thong Duang),汉名郑华,[xiān]罗札克里王朝(曼谷王朝)开国国王,1782年至1809年在位。[1][2][3]
1737年,拉玛一世出生。其年轻时进入暹罗皇宫担任皇家侍从,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宫廷政治以及军事训练。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日后成为吞武里王朝国王的好友达信(Taksin,汉名郑信),后者同样有着中国血统,并且在后来的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767年4月,暹罗首都阿瑜陀耶城被缅甸侵略者攻陷,国王遇难。拉玛一世与达信合力击败缅甸军队,收复阿瑜陀耶城。达信开创吞武里王朝,自立为王,拉玛一世位列开国功臣之首。[3][1][2]而后拉玛一世继续征战,打败菲迈(Phimai)、方主(lord of Fang)等地方军阀,并在与缅甸军的作战中征服柬埔寨。1782年,吞武里皇宫内发生政变,拉玛一世杀达信而自立,建立札克里王朝,将暹罗都城迁至曼谷。[3][1]拉玛一世在位期间,开始修建大皇宫、玉佛寺等建筑,召开佛教、文学等方面会议,并继续向四周地区征战。拉玛一世成功击退缅甸五次入侵,并控制了老挝、柬埔寨和越南[3][1]拉玛一世派遣使者前往中国,使中国大清王朝与暹罗曼谷王朝确立宗藩关系。[4]1809年9月7日,拉玛一世因病去世,谥号为帕佛陀约华朱拉洛。他的儿子伊斯拉桑德霍恩(Isarasundhorn)王子继承王位,是为拉玛二世。[1][3]
拉玛一世在位期间树立了国王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恢复了封建等级制度,使权力集中。同时下令整理法典,修订完成《三印法典》。对佛教职务级别进行调整,恢复了僧侣的权势和威信,并组织高僧完成对《三藏经》的修订。同时鼓励文学创作,使宗教文学、宫廷文学和民间文学均得到充分发展。[3][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