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

泰国历史上吞武里王国建立者和唯一一位君主
郑王(Taksin,泰语名: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ตากสินมหาราช ,生于1734年,卒于1782年),中文名郑信,又称帕昭达信、郑昭、披耶达、披耶达信、帕昭恭吞武里等,出身华侨,祖籍广东澄海,是泰国历史上吞武里王国的建立者[3]
郑信生于[xiān]罗(今泰国)阿瑜陀耶王朝时期,早年过继给财政大臣拍耶节悉为养子,1741年,郑信进入哥萨瓦寺(Wat Kosavat)拜高僧通迪(Tong Di)为师,后于三毗诃罗寺(Wat Sam-vihara)出家,还俗后被其养父举荐为暹罗国王波隆阁(Boromokot)的侍卫官。1755年,郑信按照风俗在哥萨瓦寺再度出家,三年后还俗并担任阿瑜陀耶王朝的内政厅兼王室宫廷厅政务通报侍官。波隆阁去世后,新君阿伽达封他为达府太守封号“披耶”,此后郑信被称为“披耶达信”。[4][1]1760年4月,缅军包围阿瑜陀耶城,郑信作战英勇,被提升为披耶哇棲罗巴干,受封甘烹碧府(Kamphaeng Phet Province)太守。1766年2月,缅军再度对阿瑜陀耶城进行围城,郑信在次年率众杀出重围后,一边招募军队,一边着手统一暹罗东南地区。1767年10月,郑信北上与缅甸军队决战并一举光复阿瑜陀耶城。[5]同年12月,郑信被共推为王,[1]迁都于吞武里城(今泰国曼谷市湄南河西岸),吞武里王朝就此建立。[1]郑信建立吞武里王朝后,先是征伐了暹罗境内的割据政权,恢复了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疆域。随后又于1771年征讨清迈,并顺势攻打柬埔寨,使柬埔寨成为暹罗的附属国。[6]1775年,郑信再次北上,攻陷清迈,组织军队反击缅军,直到1776年年底,战争以缅甸撤军而告终。1777年,郑信介入老挝内战,琅勃拉邦成了暹罗的附属国。[1]1782年,昭披耶却克里秘密煽动起义,逼郑信出家,后来处死郑信,吞武里王朝一世而亡。[4]
郑信在位15年,奠定了现代泰国的版图,被誉为18世纪泰国的民族英雄。美国学者戴维·K·怀亚特在《泰国史》中提到:郑信勤勉好学,登上王位后,能够自己编写剧本、诗、歌等文学作品。此外,他还精通律志和兵法,骑术高明,能使用多种武器,在泰国历史上,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7][5]

人物生平

少年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