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虫

拟步甲科粉甲属的一种昆虫
大麦虫(学名Zophobas morio[8],是拟步甲科粉甲属的一种大型甲虫[8][2]。大麦虫是一种由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组成的完全变态昆虫,成虫寿命约100~160天。大麦虫个体大营养价值高,常被作为高脂肪、高蛋白的鲜活饲料广泛应用。[3][4]
大麦虫主要分布于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西印度群岛等地区,[8][9]后经引种,在欧洲、亚洲均有分布。[2]其栖息环境多阴少光,潮湿温暖。[3] 成虫体长26~29mm,体宽约8mm,复眼呈红褐色,触角呈念珠状,身体狭长而扁平,周身无刺毛,背部表面为黑褐色,无光泽、多斑点,腹部为黄褐色。雌性成虫体型较雄性个体大。[2][3][4][10]
随着生产养殖技术的成熟,大麦虫的人工养殖量逐渐加大,其逐步成为蜥蜴、龟、娃娃鱼等特种动物养殖和宠物养殖的理想蛋白饲料;[11]同时,还可利用大麦虫幼虫取食塑料的习性,降解塑料,缓解白色污染;[4][8]大麦虫能够产生抗菌剂(抗菌肽,AMPs)、抗癌肽和抗真菌肽,在医药研究领域有一定应用前景[12][13][2];在科研领域,大麦虫幼虫的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可作用为预测昆虫免疫反应的一种稳定可靠的因子。[14]

命名与分类

大麦虫是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粉甲属(Zophobs)的一种大型甲虫[1]1776年,丹麦昆虫学家约翰·克里斯蒂安·法布里丘斯(Johann Christian Fabricius)最先命名了该种昆虫。[1]而在被法布里丘斯准确描述前后,该种昆虫还曾被不同的学者命名为Zophobas atratusTenebrio morioZophobas atratusTenebrio atratus等,但这些观点均未被学术界广泛接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