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襟袄

60年代流行于北方地区的上衣
大襟袄是一种汉族上衣。20世纪60年代以前流行于北方地区

基本介绍

大襟袄是受清朝剃发易服政策而影响的汉族上衣,是六十年代以前北方女人的上衣装束,有夹、棉、皮之分。领呈条状,领口有的设计高耸,钉着盘丝扣,有的设计低矮,像普通的唐装领口那种。—般小襟在右,大襟在左,大襟从左向右覆盖小襟,一直伸到右腋下侧部,然后在右腋下系 盘丝扣。盘丝扣缀于大襟边沿,扣门则在小襟与后襟结合处排列。袖筒从腋部至腕部渐呈梯形状。多右[rèn],也有左衽者。山西定襄河边民俗博物馆有藏品。
大襟袄
中年妇女的大襟袄布料以兰花花的扎染土布在农村最为流行,老太太穿的大襟袄多以条状或灰的蓝的黑的布料为主。刚出生的小孩子也穿大襟红袄,只是襁褓中的孩子穿的大襟袄有讲究,上面有衣饰,后背缝一块长条红布,红布上再缀双钱图案和彩布条,意思是防避小孩子长大了撒谎,两臂各缀“福手”图案和彩布条,前胸的大襟上也缝缀着双钱图案和彩布条,这些都是既起到装饰作用,又寓意着孩子长大福贵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