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虫

鳃足纲无甲目卤虫科卤虫属
卤虫(学名Artemia),别名丰年虾,包含卤虫科卤虫属下的全部生物。在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的分类标准中,截至2023年,卤虫属下共有6个已确定的种。雌性卤虫体长8~10毫米,少数情况下可以达到15毫米,雄性卤虫体长6~8毫米。卤虫体型细长,有灰白、鲜红、棕褐等不同的颜色,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大部分,其中头部长有5对附肢;胸部分为11节,长有11对附肢;腹部分为8节,无附肢。雄性头部的第二触角发育为明显的执握器,而雌性的第二触角仅为简单的凸起,这是区分卤虫性别的重要标志。[2][3][4][6]
卤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内陆盐湖、沿海盐田以及各种高盐度水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的沿海各省以及山西宁夏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盐湖中。[3][7]
全球卤虫生物资源较为稳定,仅有如卤虫属中莫尼卡卤虫(Artemia monica)于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收录为低风险(NE)、数据缺乏(DD)物种[8]。但偷捕烂捞和环境恶化已经导致卤虫数量下降、虫卵质量降低。[9][7]《渤海生物资源养护规定》第27条规定,在潮间带和其向陆一侧采捕兰蛤沙蚕、卤虫,应当报经省、直辖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专项(特许)捕捞许可证。取得专项(特许)捕捞许可证的,应当按照指定的区域、时限,凭证限量采捕。[10]

历史

1755年德国生物学家施洛塞尔(Schlosser)首次发表了关于卤虫的报告,在描述中称卤虫具有11对胸足。1758年瑞典博物学家林奈Linnaeus)重新描述了卤虫的形态,将11对胸足改成了10对。一直到1936年,奥都(Audoum)才重新证实了施洛塞尔的观察。[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