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取火

发源于燧明国的取火方法
人类从自然界的雷击、山火等获得火种,学会了用火来烧烤猎物、块根,开始熟食;学会用火来御寒取暖、驱暗照明,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远古时,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概述

火种虽然能被保存,但毕竟不方便。遇上连绵阴雨天气,火不是淋湿熄灭,就是因没有干燥的柴草接续不上而熄火。火种——经熄灭,人们就犯愁了,向邻近的原始群落去借火,因那时人烟稀少,谈何容易。要重新找到野火,不知又要等到何时。因此,火种熄灭的后果比我们停电要严重得多。对——个氏族或一个家庭就意味着巨大的灾难。因此,“‘熄灭的火’和‘熄灭的氏族’在希腊人中间是同义语”。穷则变,变能通,正是火种的熄灭,才迫使人们发明人工取火。
从利用自然火并保存火种不灭,到学会人工取火,这才算是第一次控制了这种变革物质的强大的自然力,这是文明的一大飞跃。人类何时学会人工取火,还未找到可信的证据,仍然说不清楚,在世界各地可能有很大的差异。有报导称,生活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土著仍然不会人工取火,依然像原始人类一样,小心地保存从邻近部落借来的火种。但在中国,大约要到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才有可能用人工方法取火,曾有学者认为:“古人和新人用火更加普遍了。他们不仅能像北京人那样小心地保存火种,而且已经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以便必要时使用。”这里说的古人和新人,在考占学分期上,古人,即早期智人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新人,即晚期智人,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