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

中国传统的益智玩具
七巧板,俗称"七巧图"或"智慧板",[4]是中国传统的益智玩具,它是由七块板组成的,它包含了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可以用七巧板拼出很多有趣的图形。七巧板按大小分为大板、中板和小板,大板是2个大三角形,中板是1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小板是2个小三角形。[3]用七巧板可以摆出男女老幼、飞禽走兽、山水草木、楼台亭阁……七巧板的各个形状之间不仅存在着极为严谨的数学规律,还蕴含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5]
七巧板由北宋黄伯思燕几图》和明朝严澄的《蝶几谱》演变而来。外国人管它叫“唐图”(Tangram[1])。[2]七巧板在西方的流行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1817年到1818年期间,各种各样关于七巧板的书籍在国外,其中大部分是翻译或转抄来自中国的早期版本。[1]
七巧板融趣味性、活动性、知识性为一体,让学生在游戏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而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它还可以帮助幼儿分辨颜色,认识图形的分割与合成,增强幼儿手部的灵活性并锻炼其观察力。[6]

历史渊源

七巧板原本为宋代的黄伯思(1079-1118)发明的一套七件的小方桌,可以根据宴会客人数的不同而摆出不同的造型,他将这套小桌称作“燕几”,并将这些小桌拼组的图形做出《燕几图》,当时的燕几只有长方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