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淦

中国台湾地区前领导人
严家淦(gàn),乳名雨[sūn],字静波,号兰芬,东山严氏十八世孙,家字辈后人,1905年10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吴县(今苏州市)的一个大家族,台湾政治人物,曾任台湾地区领导人。[2][1]
27岁那年,严家淦放弃经商,[]身公职,加入铁道部“上海两路(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担任材料处处长。1937年冬,严家淦应徐学禹邀请前往福建,任新组建的省营贸易公司总经理。不久,他先升任建设厅主任秘书,后接任徐学禹担任建设厅长,次年又任财政厅长。严家淦在福建的主要政绩是设计和推行“田赋征实”,这项政策后来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1945年1月,严家淦赴重庆任战时生产局采办处处长。1945年10月,严家淦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交通处处长。1946年4月,转任财政处处长。他于1948年协助陈诚,主持“币制改革”,发行新台币的举措稳定台湾省金融。[2][3][4]
1950年1月26日,严家淦调升“经济部部长”。3月“行政院”改组,严家淦任“财政部部长”,4月兼“美援运用委员会(以下简称‘美援会’)副主任委员”。1954年严家淦任职台湾省主席。1954年11月,严家淦兼“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57年,调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美援会主任委员”。1958年再任“财政部部长”,主导推动外汇贸易改革,支持单一汇率的自由化政策,鼓励厂商外销,开启了往后数十年出口导向型的台湾经济。1963年12月,任“行政院院长”。1966年3月,任台湾地区第四届副领导人兼“行政院院长”。1972年,严家淦再次任台湾地区第五届副领导人。1975年4月,继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并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1978年12月,他提名蒋经国任台湾地区第六届领导人,自己仍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兼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会长”。[2][3]
1993年12月24日,严家淦因心脏衰竭经急救无效而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年88岁。[1]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