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固态降水现象之一
[xiàn](xiàn)是指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华成的小冰粒,又称雪丸或软雹,[3]俗称雪珠。是由雪状结构的冰相粒子组成的固态降水,它是雪晶接触到过冷云滴后凝结而成的,形态比冰雹松散,但比雪稍紧实。[4][5]霰呈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颗粒,直径约2~5mm,质地松脆易碎,降落在硬地上时多会反弹[6][7]。霰作为一种固态降水[a],多在冬春季节的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降霰时常显阵性。[7]
霰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頍弁》:“如彼雨(yù)雪[b],先集维霰。”是说像下雨一样,先有细粒的霰结合起来,才有大片大片的雪花落下。所以降霰通常是降雪的前奏。[8]

产生机制

形成条件

空气中存在相当厚、极不稳定的大气层。这样强的上升运动,完全靠大气不稳定的能量释放而获得。所以极不稳定的大气层越厚,越有利于降雹。[9]积雨云必须发展到能使个别大水滴冻结的高度(一般认为温度达-16~-12℃)。还要有强的风切变。并且云的垂直厚度不能小于6~8千米。积雨云内含水量丰富,一般为3~8克/立方米,在最大上升速度的上方有一个液态过冷却水的累积带。云内应有倾斜的、强烈而不均匀的上升气流,一般在10~20米/秒或以上。[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