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王蒙创作的短篇小说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王蒙创作的揭露官僚主义短篇小说,[1][2]是当代文学史上的名篇。[7]这篇小说现在通行的有两个版本:一是《人民文学》1956年第9期刊登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这一版本经过秦兆阳修改且未照会作者本人。二是最初发表于《短篇小说选:1956》(中国作家协会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由王蒙改回原题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诞生在“双百语境”中,[1]是一篇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2]这篇小说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林震的角度,较早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揭露官僚主义。小说一经刊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很大争议,有批判的,有赞成的;这篇小说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毛泽东至少谈了5次王蒙[8]除了说正面人物王蒙没写好,总的来说是“力挺”。[9]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这篇小说以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林震为主角,讲述了他在处理麻袋厂党支部问题中的经历。作品通过描写林震、刘世吾等知识分子的形象,反映了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揭露官僚主义。[3][10]

创作背景

苏联女作家尼古拉耶娃于195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在我国1955年至1956年走红,[1]这部小说写了一个刚刚走入社会的女农业技术人员娜斯嘉不妥协地与阴暗现象做斗争,并最终改变了集体农庄旧面貌的故事;[11]《中国青年》在1955年全文转载了这部小说,并在第23期上刊登了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的推荐语,[12]号召全国青年和团员学习主人公娜斯嘉为新事物开辟道路勇敢斗争的原则精神,及其为人民服务、全身心地和劳动人民结合的高贵品质;[1][11]中国掀起了一场围绕“娜斯嘉”展开的讨论;[1]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宣布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13]王蒙在1956年创作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正是诞生在这个“双百语境”中,[1]奠定了王蒙的写作之路。[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