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

国际贸易理论或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rotectionism)是一种国际贸易理论或政策,指通过各种关税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2]
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产生于19世纪初,当时英国极力主张和推行自由贸易主义和政策,德国却反其道行之,实行高关税的保护主义政策。[4]新贸易保护主义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其间,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经济危机,经济出现衰退,陷入滞胀的困境,就业压力增大,市场问题日趋严重。美国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策源地。[5]
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这些措施也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发达国家来说则是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工具。但贸易保护主义如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则可能推动地缘政治危险的发生,进而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损害消费者利益、滞缓经济发展、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等。[3][6][7]
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案例有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2002年美国201钢铁案和2003年韩美牛肉风波等。[8]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