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山西通志

光绪山西通志
《光绪山西通志》。184卷。曾国荃修,王轩、杨笃等[zuǎn]。轩字霞举,山西洪洞人,同治元年进土,官至兵部主事,曾主讲晋阳,会德两书院,著《[]经庐诗集》等。笃号秋湄,山西乡宁人,同治举人,通经史,曾治《薛州志》、《代州志》等十二种志书。山西康熙雍正二度修志,是书成于光绪十八年。分图、谱、考、略、记、录六门,下设37类,政治、历史、地理、经济、风土、文化、军事、宗教尽括其中,其图以辨方,谱以序事,考以稽古,略以纪今,记以述事,录以存入。以旧志为根,旁咨博访,凡典册旧籍、遣闻佚事详为采辑,慎加剪裁。各门皆出名家之手,追渊推流,义例完备,史料翔实,行文考究。其《金石记》收罗宏富,考订精确,为海内学人所重,遂别出单行,名《山右金石记》。志成即受推崇,梁启超列其为中国杰出方志之一。

内容简介

盛世修志,以存史,以资政,以益学。山西在民国以前先后六次大规模纂修省志,而清代光绪版《山西通志》(以下简称“《通志》”),是山西最后也是最好的一部通志。
清光绪五年(一八七九年),时任山西巡抚曾国荃倡修通志,由当时著名学者、方志学家王轩杨笃等担纲纂修。历时十三年,终于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年)编就功成。全书一百八十四卷,分门六,曰:《图》《谱》《考》《略》《记》《录》。《图》以辨方,《谱》以序世,《考》以稽古,《略》以纪今,《记》以述事,《录》以存人,全面记载民国以前山西的天文地理、政治经济、风土民情、文化教育、金石古迹、名宦乡贤等。
书成,以收罗宏富、考证精[gāi]名世,一时间朝野嘉许,学界称赞。梁启超称其“出自学者之手,斐然可列著作之林者”;王云五则认为其“不独为《山西通志》之模范,且可为他省志书之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