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十一月革命

1918年底在德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德国十一月革命,是德国在1918年11月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该革命结束了德意志帝国的统治,拉开了魏玛共和国的序幕。[1][2][3]
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第一阶段为1918年10月~12月,彼时德国战时政府倒台,巴登亲王马克斯出任新首相。紧接着德国基尔水兵开始暴动,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导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退位。随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多数派领袖艾伯特出任首相,组建政府。[4]第二阶段为1918年12月~1919年1月,这一时期产生了“社会主义者”残杀社会主义者的现象,艾伯特等多数派认为革命已经结束,后在1919年1月,德国工人举行武装起义要求推翻艾伯特政府,社会民主党多数派联合旧军队和反动地主组成诺斯克“志愿军团”,屠杀革命者、工人和群众。[4]第三阶段为1919年1月~1919年5月,德国工人阶级运动在诺斯克等的镇压下逐渐转入低潮,后在当年4月由巴伐利亚地区的工人阶级掀起了最后一次高潮,成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德国社会民主党联合反动军队组成政府军于5月对其进行镇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失败,德国十一月革命结束。[4]
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爆发是对以往德国工人运动道路的巨大突破,其推翻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半专制君主制,促成了魏玛共和国的成立,德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部分克服了议会斗争道路的局限。[3][5]此外,在德国十一月革命中,德国共产党的失败、左翼力量的真空为纳粹党的崛起提供了条件。[4][6]

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耗尽了德国的巨大财富,为应付战争所需的庞大经费,它加强了对国内人民的残酷剥削,并采用军事统治的办法,强迫人民为它们的掠夺战争卖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军在前线不断溃败,经济陷入危机,政治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