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路德维希·赫兹

德国物理学家
古斯塔夫·路德维希·赫兹(Gustav Ludwig Hertz,1887年7月22日德国汉堡—1975年10月30日德国柏林),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先驱,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他是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的侄子,古斯塔夫·泰奥多尔·赫兹的儿子,卡尔·赫尔穆特·赫兹的父亲。[2]

人物经历

古斯塔夫·路德维希·赫兹于1887年7月22日出生在汉堡,父亲古斯塔夫·赫兹博士是一位律师,母亲是Auguste, née Arning。赫兹汉堡完成中学学业后,于1906年在哥廷根大学(1906年—1907年)开始了大学学习,相继又在慕尼黑大学(1907年—1908年)和柏林洪堡大学(1908年—1911年)学习,1911年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海因里希·鲁本斯(Heinrich Rubens,1865年—1922年),正是在这段时间,赫兹和导师进行了气体中非弹性电子碰撞实验,并因此获得了192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3年,赫兹被任命为柏林物理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他在1914年应征入伍,在1915年的一次行动中严重受伤。1917年,赫兹回到柏林担任讲师,1920年至1925年间在埃因霍温飞利浦白炽灯厂的物理实验室工作。
1925年,赫兹被选为哈勒大学物理研究所的教授和主任,1928年再次回到柏林任夏洛特堡工程大学(即柏林工业大学)物理研究所主任,在那里,他开发了一种通过气体扩散的同位素分离技术。在1935年辞去了这个职务,回到工业界,在西门子公司的研究实验室任主任。后来又前往莱比锡的卡尔·马克思大学(即莱比锡大学)的物理研究所任教授和主任,期间的1945年至1954年,他在一家研究实验室任主管。赫兹在1961年退休后居住在莱比锡,后来移居柏林,在那里于1975年10月30日去世,享年88岁。
赫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