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兰

东汉二十四孝之一
丁兰,是出自《二十四孝》记载的汉代人物,“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刻木事亲,所表壳积极意所在。

丰县丁兰说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凤城镇丁兰集村(古代称“小张桥”,自汉宣帝御封丁兰为中大夫始,改据明版《丰县志》载:丁兰,河南陈州人,先迁无锡荡口,后寓居丰县东十里(今丰县凤城镇丁兰集),早丧父,事母至孝。及母丧,刻木孝母,事母如存。“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刻木事亲,所表壳积极意所在,也是丁兰孝道核心思想。

无锡丁兰说

古文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劳之恩,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因询得其情,即将妻弃之。(《二十四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