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麟

中国作曲家
王西麟,生于1936年,著名交响乐作曲家,代表作品有《第一交响曲》《钢琴小协奏曲——为了钢琴和23件弦乐而作》《第九交响曲——抗日战争安魂曲》《第八交响曲》《太古秧歌交响组曲》等。[1]
王西麟是功底最扎实、思想最深厚的中国作曲家之一。他1936年生于河南开封一个国民党中层官员之家。1955年,王西麟被送到北京的中央军委军乐指挥专科学校,因学习优秀,1957年又被送往该校在上海的教师预备学校,同年,他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1962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他先后师从刘庄丁善德瞿维陈铭志。1963年王西麟利用中央广播交响乐团的民族音乐资料创作出第三部作品《云南音诗》,时隔15年后于1978年首演,其中的第四乐章《火把节》已成为最脍炙人口的,世界上演奏最多、最受欢迎的中国交响作品之一。[2]
王西麟于1985年为纪念肖斯塔科维奇逝世10周年创作的音乐《动》和《吟》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优秀作品奖。[2]

人物经历

王西麟12岁时父亲亡故,为减轻母亲负担,他参加了途经家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工团。与西方音乐的相遇虽属偶然,但却从此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参军前,他已在贫穷偏僻的甘肃省平凉县教会小学学会了风琴和五线谱。在军中,他又自学了基本乐理,演奏胡琴手风琴和各种铜管乐器,并逐渐开始为小型吹奏乐队配器和编曲。1955年,王西麟被送到北京的中央军委军乐指挥专科学校,因学习优秀,两年后又被送往该校在上海的教师预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