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觉寺

北京海淀区的明清皇家寺院
大正觉寺(现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又称五塔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首都体育馆北边,中关村大街东侧,南长河北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成为皇家寺院,原名“真觉寺”,因避雍正皇帝[yìn][zhēn]名讳,改“真”为“正”,故称大正觉寺[1][2]北京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
寺内五塔系明成化九年(1473年)仿中印度金刚宝座塔建成,塔上浮雕梵像、梵宇、梵宝、梵花、狮、象及飞马诸像,活跃逼真,为国内最精美的金刚宝座塔。[3]1982年10月,大正觉寺对外开放,举办《真觉寺资料陈列》及《中国名塔图片展览》。1987年10月6日,在大正觉寺旧址成立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4]
1961年,大正觉寺金刚宝座(五塔寺塔)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历史沿革

真觉寺位于元代大护国仁王寺的中央部分。大护国人王寺的规模十分宏大,是元至元七年(1270年)为八思巴帝师所建。至元十七年(1280年)八思巴逝世后,在护国仁王寺内“建大堵坡”,收藏他的真身舍利。现在基部石台座四周还保存着中统三年(1262年)八思巴致忽必烈皇帝的藏文新年祝辞(《吉祥海祝辞》)的雕刻。元初时此塔可能称为“庆安塔”,据研究,当时基座上是一座大型的覆钵式塔。元末大护国仁王寺的建筑及塔因战乱废毁。关于真觉寺兴建的缘起,文献中没有明确而详尽的记载,比较通用的说法是,明永乐年间,尼泊尔高僧室利沙(也称为板的达,五明板的达,哈里麻,葛哩麻)来到北京,向明成祖进献了五尊金佛像和菩提伽耶大塔的图纸,明成祖赐建真觉寺,并下诏为金佛建塔,成化九年(1473年)十一月建成。金刚宝座塔是依据西域来的印度僧人室利沙的图纸修建的。至于此塔是为室利沙修建还是仅仅为了压过前朝的王气一直存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