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林

一种神经毒剂
沙林,又称沙林毒气,是一种常用的军用神经性毒剂化学式为(CH3)2CHOOPF(CH3)。沙林可以麻痹人的中枢神经,具有极微弱的水果香味,为无色透明液体,易同水混合,并能溶于有机溶剂,易渗入多孔表面和涂漆表面。沙林的潜伏期极短,对人的瞳孔具有强烈的收缩作用。1994年和1995年,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在日本分别在长野县松本市东京地下铁散布沙林毒气,导致21人死亡,约6,960人受伤。沙林的绝对致死量为0.1 mg·min/L,半数致死剂量视体重的不同为0.025~0.07 mg·min/L。防毒面具可用来对沙林进行防护。

发展历史

1938年,沙林由德国法本公司的研究者G.施拉德(Gerhard Schrader)、O.安布罗斯(Otto Ambros)、G.吕第格(Gerhard Ritter)、范·德尔·林德(Van der Linde)首次发现,系研制新型杀虫剂的副产物,这种毒剂就是以上述4个人的姓中的5个字母命名为“Sarin”。德国人很快发现这种毒气的军事价值,并投入生产,但是二战期间并未使用。二战后,这种毒剂才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生产。美军代号GB,苏军代号P-35。(著名射击游戏使命召唤:黑色行动》中则将其冠名为“诺娃六号”毒气)
沙林毒气防护

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