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蒂克

德国浪漫派作家
路德维希·蒂克(Ludwig Tieck),全名约翰·路德维希·蒂克(Johann Ludwig Tieck),1773年5月31日出生于德国柏林,1853年4月28日在柏林去世。他是德国浪漫派作家、诗人、小说家、翻译家及评论家,被认为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浪漫主义运动的奠基人之一。[1][2][3]他的创作涵盖了小说、民间故事、戏剧等多个领域,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著称。[4][5][6]代表作品包括《金发艾克贝尔特》《弗朗茨·斯滕巴漫游记》和《穿靴子的猫》等。[7][8][9]

人物经历

1773年5月31日,蒂克出生在柏林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里,1782至1792年,就读于弗里德里希斯韦尔德尔人文中学,1792至1794年,在哈勒格丁根埃尔兰根的大学学习神学、历史、语文学和英语文学。他最初受作家和出版商弗。尼科莱的委托写启蒙小说,1795至1796年他发表了《威廉。洛韦尔先生的故事》(三卷),写一个英格兰青年在“自私”的社会里为追逐自身利益而最终杀人犯罪的故事,这是一部侧重心理描写的、伤感的书信体小说。
1794年蒂克结婚。他从学生时代就认识艾米丽——他的妻子。但她不理解丈夫及其艺术,和他的朋友们无话可谈,她成了蒂克文学圈的障碍。
1796年秋,他发表了他的朋友瓦肯罗德尔所著的《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心迹剖白》,蒂克作了文字加工并增添了前言和“在罗马德意志青年画家致纽伦堡友人函”等(1814年第2版又删去)。这是瓦肯罗德尔偕蒂克于1793年去纽伦堡旅行的收获,以意大利艺术家传记作者瓦萨里的笔法写了十四篇短文,他崇敬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视拉斐尔的绘画为笃信宗教的内心化的艺术的典范;称音乐为“诸艺术中的艺术”,带给我们“真正的灵魂的欣快”;他认为体验音乐是崇拜,艺术享受是奉献身心的过程;艺术创造要求敬畏与虔诚;赞成中世纪和古德意志的艺术(纽伦堡的画家阿尔布雷特·丢勒);所述造型艺术观仍受温克尔曼的影响:即适度、明确、简朴的理想,但不同意莱辛在《拉奥孔》里以及歌德席勒从美学角度对艺术所作的分门别类;他称赞这样的艺术作品,认为在其中艺术门类的界限模糊,音乐、绘画和诗艺不仅相互作用而且相互替换。此书因而被称为第一部浪漫派纲领性作品,也影响蒂克转向浪漫派。同年,蒂克发表《民间童话》,其中有根据流传素材新编的《美丽的玛格洛涅》、《蓝胡子骑士》、《穿靴子的猫》、《卡尔。冯.贝内克》、《海蒙四子女》以及自创的《金发艾克贝尔特》,后者是第一篇蒂克式情调化的杰作,以兄妹成亲及毁灭为素材,昭示“现代”生活破坏友谊与爱情,危害未割裂的人的天性,赞美“林中幽居”这一浪漫派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