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鲂

喜栖于淡水中的中国杂食性鱼类
三角[fáng]学名:Megalobrama terminalis)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淡水鱼类,属于鲤科、鲂[biān]亚科、鲂属。它因顶鳍高耸、头尖尾长,从侧面看近似三角形而得名。三角鲂体高,略呈菱形,体长可达130~367毫米,体侧扁而高,略呈长菱形,腹部圆,腹棱存在于腹鳍基与肛门之间,尾柄宽短。它栖息于流水或静水的水域中下层,是杂食性鱼类,以水生植物为食,也吃水生昆虫、小鱼、虾和软体动物等。三角鲂在春夏之交时会集于有流水的场所进行繁殖。它的体形大肉厚、骨刺较少、肉质嫩滑,因此被视为淡水鱼类中的珍品,也是一种较贵重的经济鱼类。三角鲂的肉质幼嫩,味道鲜美,可供食用。它分布于中国的珠江水系,包括柳江郁江北江东江海南岛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东

形态特征

三角鲂,体长130~367mm;体长为体高的2.3~3.1倍,为头长的4.2~5.1倍,为尾柄长的8.3~10.9倍,为尾柄高的8.1~10.3倍。头长为吻长的2.3~3.9倍,为眼径的3.0~4.6倍,为眼间距的2.1~2.8倍,为尾柄长的1.6~2.5倍,为尾柄高的1.8~2.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7~1.2倍。
三角鲂体侧扁而高,略呈长菱形,腹部圆,腹棱存在于腹鳍基与肛门之间,尾柄宽短。头短,侧扁,头长远较体高为小,吻短而圆钝,吻长等于或大于眼径。口小,端位,口裂稍斜,上下颌约等长,边缘具角质,上颌角质呈新月形,上颌骨伸达鼻孔的下方。眼较大,位于头侧,眼后缘至吻端的距离大于眼后头长。眼间宽而圆凸,眼间距大于眼径。鳃孔向前约伸至前鳃盖后缘的下方;鳃盖膜联于峡部;峡部窄。鳞中大,背、腹部鳞较体侧鳞为小。侧线约位于体侧中央,前部略呈弧形,后部平直,伸达尾鳍基。背鳍位于腹鳍后上方,外缘上角尖形,第三不分枝鳍条为硬刺,刺尖长,其长大于头长。背鳍起点至吻端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至尾鳍基的距离。臀鳍外缘凹入,起点与背鳍基末端约相对,至腹鳍起点的距离小于臀鳍基部长。胸鳍尖形,后伸到达或不达腹鳍起点,也有超过腹鳍起点。腹鳍位于背鳍的前下方,其长短于胸鳍,末端不达臀鳍起点。尾鳍深叉,下叶略长于上叶,末端尖形。鳃耙短,排列较稀。下咽骨宽短,呈“弓”状,前、后臂约等长,有前、后角突;主行咽齿侧扁,末端尖而弯,最后一枚齿呈圆锥形。3室,中室最大,后室小而末端尖形。肠长,盘曲多次,其长为体长的2.5倍左右。腹膜银灰色。
三角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