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索迪

弗雷德里克·索迪
索迪,FrederickSoddy1877一1956,19世纪、20世纪之交发生的物理因此而生长出一批富有活力的新学科,促成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的实验手段的出现,揭开了现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在这场伟大的科技革命中,一些化学家也建立了永载史册的业绩,居里夫人、索迪就是其中的代表。索迪于1910年提出了同位素假说,[1]1913年发现了放射性元素的位移规律,为放射化学、核物理学这两门新学科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荣获了192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2]

个人简介

索迪是英国著名化学家。1877年9月2日生于伊斯特本,1956年9月22日卒于布赖顿。1898年毕业于牛津大学。1900~1903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随E.卢瑟福工作,共同创立放射性衰变的理论,修正了道尔顿原子学说。1903~1904年,在伦敦大学和W.拉姆齐合作,证明镭能产生氦。1904~1914年,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1914~1919年,任阿伯丁大学教授,1919~1936年,任牛津大学教授。
弗雷德里克·索迪

人物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