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梭

安装在滑槽里带有小轮的梭子
飞梭(英语:Flying shuttle),是工业革命早期纺织工业化中的一个关键发明,它使得一个纺织工人可以纺织更宽的布,并可实现机械化英国发明家约翰·凯(John Kay)于1733年发明飞梭,这一创新不仅使得织布速度变快,而且节约了一半的劳动力,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也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

历史发展

飞梭是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时,棉纺织业中的重要贡献之一。在我们今天穿着的纯棉衣服背后,有一个由棉花到棉布的转化过程:
棉花———(通过纺纱)———棉纱———(通过织布)———棉布
在1733年,英国的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这是一个安装在滑槽里带有小轮的梭子,滑槽两端装上弹簧,使梭子可以极快地来回穿行。飞梭的使用使得织布布面可以大大加宽,以前用普通的梭子,需要两个人配合操作,现在使用飞梭,一个人就能完成织布工作,而且能织出比以前更宽的布。因此,飞梭的发明不仅加快了织布速度,还节约了劳动力。但随着织布效率的提高,棉纱的供应成为了新的瓶颈。这促使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机器来提高纺纱速度,以提供更多的棉纱。1765年,纺织工人詹姆斯·哈格里夫斯(James Hargreaves)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