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观

词语
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曰观。一明利心中觉观发相谓修禅之人。宿无善根。现修定时。善法不起。但觉观攀缘。念念不住。三毒之中。或缘贪。或缘嗔。或缘痴。如是经年累月而不得定。此为明利心中觉观发相。二半明半昏觉观发相谓修禅之人。

词语出处

(术语)新译去寻伺,旧译云觉观。粗思名觉,细思名观。二者皆为妨定心者。因此觉观之有无而判定心之浅深。智度论二十三曰:“是觉观挠乱三昧,以是故说此二事。虽善而是三昧贼,难可舍离。(中略)粗心相名觉,细心相名观。”往生要集中本曰:“愿除灭我粗动觉观心。”【又】觉与观者为发言语之因,离觉观之心,则无言语。维摩经弟子品曰:“法无名字,言语断故。法无有说,离觉观故。”肇注曰:“觉观粗心,言语之本。”
《佛说解节经--过觉观境品》:佛即告言:「如是!法上!如是实相过觉观境,我觉了已,为他解说,安立正教,开示显现,令义浅易。何以故?我说真实,但是圣人自所证见;若是凡夫觉观境界,自他可证;法上!以是义故,应知实相过于一切觉观境界。复次法上!我说真实,非相行处;一切觉观,缘相行处;以是义故,应知实相过觉观境。复次法上!我说真实不可言说,一切觉观但由言说,故知实相过觉观境。复次法上!我说真实绝于四事,谓见闻觉知;一切觉观,缘四事起。复次法上!我说真相离诸斗诤,一切觉观--斗诤境界;以是义故,应知实相过觉观境。
此意为:世间种种不离觉观之境界,乃是凡夫皆可证得者;而实相境界超过觉观境界,故非凡夫所能证得。又言:一切不离觉观之境界,皆是缘于六尘相而有之境界,实相则超过六尘相境界。实相心自无始劫以来本自远离觉观,不堕六尘境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