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

设谋献计的人
谋士,指设谋献计的人。古时的谋士:相当一部分“学而优”却不能“仕”的读书人,常以“门客”、“军师”、“幕僚”等身份,为自己的“主人”、“主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有时甚至以死相报。所谓现代“谋士”,是指那些为国家立法、行政以及相关决策活动,提供个人智力成果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人。一般来说,他们具有“仕”的背景,没有“官”的身份。[1][2][3]

简介

春秋战国时谋士这么个职业很是兴旺,秦汉三国之时,谋士地位依然。汉唐时期谋士这个职业就开始有了细分,从政的称之为丞相、宰相;从军的就称之为军师,大抵相当于后来的参谋长,诸如此类。后来,有部分谋士被分流到了商业领域。
设谋献计的人;有智谋的人。《墨子·号令》:“县各上其县中豪杰若谋士、居大夫、重厚口数多少。”《史记·李斯列传》:“
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析公奔晋,晋人寘诸戎车之殿,以为谋主。”《后汉书·苏竟传》:“延岑护军 邓仲况 拥兵据南阳阴县 为寇,而 [xīn]兄子龚,为其谋主。”宋洪迈《容斋三笔·记张元事》:“张吴既至夏国,夏人倚为谋主,以抗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