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

指一种两极分化现象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指的是“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3]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于1968年提出。[1]
马太效应起源于《新约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其讲述了富有者获得更多的奖赏,而贫穷者仍将受到剥夺的故事,[4]马太效应是一种自生自发的利益调节机制,具有正反馈运行的特点。[5]马太效应主要内容:少的,连本身所有的也被剥夺;多的,将会获得更多。[6]比如在学校教育会形成成绩出色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进而学习成绩更佳;[7]在科学研究领域也会使知名度更高者获得更多的认可,进而获得更多荣誉,无名者得不到重视的现象。[8]
尽管在多个领域都存在马太效应,但马太效应只对事物发展的短期趋势作出反映,且并不具备普遍的真理性。[9]在社会层面,马太效应具有激励和鞭策人们奋斗以及帮助人们在信息领域筛选重点信息的作用,[10]但同时也具有造成贫富分化、弱肉强食、世界少数人占据上层的高位,多数人成为基座的社会不公平问题。[11]

起源

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