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明达尔制

柴明达尔制
印度的一种土地制度。即政府通过中间人柴明达尔向农民征收田赋的制度。莫卧儿王朝英国殖民者曾在孟加拉、贝拿勒斯等地区实行过这种制度。20世纪50年代末,被印度政府废除。

正文

“柴明达尔”(Zamindar)一词原是波斯文的复合字,Zamin指土地,dar指持有者,合起来意为“土地持有者”。
莫卧儿时期的柴明达尔制  14世纪印度史籍里开始使用柴明达尔这个词时,主要指边远地区的土著部落酋长或印度教王公;从莫卧儿时期的阿克巴开始,越来越多地指国家的田赋征收人;17世纪主要指田赋征收人。他们分布全国各地,作为政府和农民之间的中间人向村社或农民征收田赋。其中孟加拉最为典型。柴明达尔征收田赋的税区,类似封建领主的领地(以下称领地)。柴明达尔领地大小不一。大中柴明达尔在居住村都有自有地,在居住村以外只有征收田赋权。小柴明达尔往往是村社(或村庄)的头人,直接占有和使用土地。他们既是村一级的田赋征收人,又是纳赋者。从总体上讲,柴明达尔对其领地没有所有权。只有一定数量的占有权和使用权。
柴明达尔的主要职责是替国家征收其领地的田赋,按时上交政府。政府为了使柴明达尔交足田赋,允许他们在领地内享有行政权、司法和军事权力。他们为国家征税,国家付给一定的报酬,通常表现为对领地拥有固定地产值分额的权利,约占田赋承包额的1/10~1/4。这种与土地有关的权利可以继承、转让和出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