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传浩

中国昆剧男演员
华传浩(1912-1975),原名福麟,字湘卿,昆剧演员,江苏苏州人。1921年入苏州昆剧传习所习艺,工丑。曾在上海等地演出,1940年在上海、香港任教。建国后,历任上海歌剧院上海市戏曲学校教员。表演格调高雅,动作敏捷轻巧,嗓音嘹亮,唱腔华丽,善于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擅演剧目有《醉皂》《下山》等。著有《我演昆丑》一书,对昆剧丑角艺术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昆曲见解

行当与家门

行当、家门是代表戏曲人物的性格特点。但是,仅仅理解到这一点,还不够。我们知道,生、旦、净、丑等戏曲行当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它的形成,除了根据性别、年龄、外形等生理上的特点以及性格、品质上的差别之外,还与戏曲人物的社会地位有关。比如同是成年男性,就分生、净、丑三行,但戏曲中茶博士就没有用生角来扮的;同是中年、青年女性,就分正旦、闺门旦、刺杀旦、贴旦等等,其中当然有性格上的差别,也有社会地位的因素。不过,行当毕竟只是一个行当,它基本上代表一个笼统的人物类型,而不能包办具体的人物性格。同一个行当、家门,决不是就只有一种人物--比如某一行当、家门中只有好人,另一行当、家门中只有坏人。每个行当、家门中都有好人、坏人,不是只有一种人的。因此说,行当、家门仅仅基本上代表一种人物类型。就具体的戏曲人物来看,虽然同是一个行当、家门,同是好人或坏人,但它们之间还有具体性格的差别。演员必须根据剧情需要,表现活生生的具体人物的性格,创造生动鲜明的形象,行当是无法包办代替的。我们怎能把诸葛亮演成岳飞一样,把张飞李逵混淆不分,或者曹操严嵩做成一个模子?如果大白脸都是一样的精神面貌,或者小花脸扮的书童都是一道汤,就犯了脸谱化的毛病了。归根到底,在于演员对行当、家门怎样理解和怎样运用。
华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