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起源

正文天体演化学的分支
太阳系起源 - 正文天体演化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太阳系是在什么时间、由什么形态的物质、以什么方式、经历怎样的过程、用了多长时间形成的,是什么原因产生太阳系的现有特征和各类天体的。地球行星之一,它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是太阳系起源的一个重要内容。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是颗恒星,它的形成和演化与行星系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但一般作为恒星的形成和演化问题来研究。

正文

天体演化学的一个分支,自1755年康德提出第一个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以来,已有四十多种学说,但其中还没有一种学说是比较完整的和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科学的太阳系起源学说都必须从观测事实出发,受观测事实的检验,并能圆满地说明现今太阳系的主要特征。
太阳系起源学说的分类  行星的物质来源和行星的形成方式,是太阳系起源的两个基本问题。根据对行星物质来源的看法,可以把各种学说分为三类:①灾变说或分出说,认为行星物质是因某一偶然的巨变事件从太阳中分出的,例如由于另一颗恒星走近或碰到太阳,或者由于太阳爆发,从太阳分出的物质后来形成行星。②俘获说,认为太阳从恒星际空间俘获物质,形成原行星云,后来演变成行星。③共同形成说,认为整个太阳系所有天体都是由同一个原始星云形成的,星云中心部分的物质形成太阳,外围部分的物质形成行星等天体。俘获说和共同形成说的共同点是星云集聚形成行星,常合称为“星云说”。每一类又都有几种学说,各有各的具体内容。
对于行星的形成方式问题大致有五种看法:①先形成环体,然后由环体形成行星。②先形成很大的原行星,原行星演化成行星。③先形成中介天体,由中介天体结合成行星。④先形成湍涡流的规则排列,在次级涡流中形成行星。⑤先凝聚成大大小小的固体块──星子,星子再集聚形成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