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山文化

中国华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
磁山文化,是指分布于中国华北地区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磁山发现而得名。磁山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源头之一,也是夏族的源头之一。磁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是陶盂及陶支架、石磨盘及磨棒。据碳14法测定年代,距今约8000年至7600年前,与1977年在河南省新郑裴李岗村发现的裴李岗文化的年代大体相当。磁山文化的陶器均为手工制作,用泥条盘筑法和捏塑法成型,绝大部分属于夹砂红褐陶,少部分为泥质红陶,以素面为主,烧成温度在700~930℃左右。
磁山被誉为是世界上粮食粟、家鸡和中原核桃核桃的最早地。粟、家鸡和核桃三大发现。磁山文化改写了世界粟作农业、家鸡驯养和核桃产地的历史。考古认为,磁山文化是粟文化的代表之一。
磁山文化代表了北方旱作农业中的谷子文化,在研究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时,两者缺一不可。将中华文明上溯到8000年前,早于仰韶文化1000年。是邯郸十大文化脉系之首,是东方文明发祥地之一。[1]

分布地区

磁山文化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在河北武安磁山发现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