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才

陈三才
陈三才(1902—1940),名定达,号偶卿,1902年8月4日出生于江苏昆山锦溪。自幼聪明好学,1916年于江苏省立[]二中学毕业,保送清华大学,1920年毕业,赴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留学。期间曾任留美学生会主席,并担任足球队、网球队队长。1924年毕业得学位并入美国著名的西屋电机公司实习工作。1926年回国后在上海经营北极公司,平时关心国事,热衷慈善,曾担任清华同学会会长、联青社社长。[1][2]1931年发起组织中国工程师学会[3][4][5]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投入,出钱出力,亲赴抗日前线,协助军队构筑工事。后因参与刺杀大汉奸汪精卫未成,被76号特务逮捕,1940年10月2日被杀害于南京雨花台,就义前,视死如归、气壮山河。[6][7][8]
陈三才牺牲后,蒋介石亲书“烈并常山”的题词对陈三才的抗日壮举表示褒奖。2001年清华大学九十周年校庆时,陈三才的名字被刻入清华英烈纪念碑。2014年12月江苏省民政厅追认陈三才为烈士。

早期经历

陈三才(1902—1940),名定达,号偶卿,昆山锦溪人,出生于1902年8月4日。陈三才幼承家学,聪敏过人。1916年毕业于苏州江苏省立第二中学,当年即被保送入清华大学,"。他在学校性情温良,平易近人,而且多才多艺,他的功课成绩优良,文学数学均为前列,在年级中算是一个出色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他会打球,会乐器,会表演,整天忙个不停。他参加学校的乐队,吹了几年喇叭,吹得很好。他并不死啃书本,但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才华横溢,文武双才,首屈一指。陈三才不仅是一位孜孜以求的有志学生,而且还是一位爱国的热血青年。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陈三才与同学们积极参加游行,抗议当局的卖国行为,要求释放被捕学生。他还与北京各大学的学生一起用报纸铺地,睡在天安门前请愿,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陈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