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东征

古代欧洲时期的侵略战争
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334年~前323年)是一场彻底的侵略战争,在这场规模宏大的东征战中,亚历山大率领旗下军队在短短几年间占领了从故土马其顿到如今巴基斯坦的大片地区,击溃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不同文化和地区的民族,在这场大型战役中,亚历山大被誉为太阳神阿蒙之子。[1]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在镇压底比斯等城邦的反马其顿运动、巩固了对希腊的统治之后,打着为马其顿和希腊“报仇雪恨”的旗号,越过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进军亚洲。东征之初的三年,亚历山大连续取得了格拉尼库河战役(公元前334年)、伊苏斯战役(公元前333年)和高加米拉战役(公元前331年)三捷。征服了腓尼基、埃及,建立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自封为“亚洲之王”,继续向东进军,攻占巴比伦和苏萨,掳获大量战利品。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占领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随后攻陷阿里亚和阿拉霍西亚,建立许多亚历山大城。公元前327年夏,亚历山大从巴克特拉出发,进军印度,继而攻克了阿尔诺斯、波拉斯、拉维河和比斯河之间的许多独立部落。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所率部队因缺乏给养损失大量兵员。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罹患热病,逝于巴比伦,时年33岁。[2]
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历时10年,行程逾万里,灭亡了波斯帝国。在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至印度河这一广袤地域,建成幅员空前的亚历山大帝国。[3]这场战争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坏,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人移民到了西亚,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西方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经这一途径,希腊和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4]

战争背景

公元前4世纪,希腊各城邦内部及各城邦之间矛盾错综复杂,冲突持续不断。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乘机运用外交手段、金钱利诱和军事进攻等手段插手希腊事务。前337年,腓力二世确立对全希腊的霸权后,在科林斯召开各邦大会,宣布各邦间停止战争,建立以他为盟主的泛希腊同盟,并以“复仇”为借口决定对波斯宣战。前336年夏,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三世在平息内乱和镇压希腊人的反叛后,随即调兵遣将,准备东征。前334年初春,他授权安提帕特将军摄政,亲率远征军从都派拉出发,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东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