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

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生物生产力地域空间
生态足迹(英文:Ecological footprint,EF)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1]即能够用于持续地为一定地域空间的人口提供资源和消纳废物的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因此,又可将生态足迹称为生态占用。[2]
生态足迹概念由环境科学家马蒂斯·瓦克尔纳格尔(Mathis Wackernagel)和威廉·瑞斯(William Rees)提出,帮助人们更加直观了解所使用的环境情况。[3]生态足迹用土地和水域的面积来估算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从而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即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产力能力的土地和水域,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4]

术语解释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也称“生态占用”。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它的应用意义是: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生态足迹